- · 《决策与信息》栏目设置[09/01]
- · 《决策与信息》数据库收[09/01]
- · 《决策与信息》投稿方式[09/01]
- · 《决策与信息》征稿要求[09/01]
- · 《决策与信息》刊物宗旨[09/01]
善用故事,别让故事影响你的决策与判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谈到故事,我们的理解大概就是人物事迹、神话传说,或者小说之类的文体。然而,这个说法太过狭小。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故事是对变化过程的选择性连贯叙
谈到故事,我们的理解大概就是人物事迹、神话传说,或者小说之类的文体。然而,这个说法太过狭小。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故事是对变化过程的选择性连贯叙述,强调局面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个术语实在晦涩,我们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麦克唐纳认为现实世界足够复杂,但我们又渴望获得解释,这是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在作祟。于是故事便横空出世了,通过用触发事件、选择性事实片段和单一的因果关系进行混合,来对复杂世界进行简单的解释。
这也就是故事的内核。
比如谈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些爱讲故事的人总会提到爱因斯坦3岁时不会说话、语言障碍,中学时代学习很差、曾经复读过一年,大学时代被教授骂是“懒散的傻瓜”等等,最后在专利局开启了开挂人生,从学渣突然逆袭为学霸,最终成为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
这样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被很多父母用来教育学习较差的孩子:通过努力,资质很差也可以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等等。
然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上述三件小事在爱因斯坦身上确实发生过,但这并不是逆袭故事的真相,要知道爱因斯坦12岁左右就自学欧几里得几何;13岁左右就读哲学家康德的著作;16岁就自学完微积分;在大学时期,即使经常旷课,也能够考前一周学习好友的笔记,轻松通过考试,而他旷课的时间,常常用来自学最新的物理学家前沿著作。
加上这些被遗漏的事件,爱因斯坦似乎又完全变了个形象。如果再完整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了解他的青少年故事,想必形象又会有所不同。
可以说,爱因斯坦绝对是个天才,并不是人们常常说的小时候很蠢,长大后才逐渐变聪明那样。
哲学家塔勒布提出了“叙事谬误”这个观点,即我们在不编织解释或强行拼凑逻辑链条的情况下观察事实序列的能力存在局限。
故事这个利于人类理解,但常常仅能解释部分真相,甚至用部分真相来误导读者的特征,经常被用在了定义身份、鼓励或改变行为、作为证据等三个方向。
让我们来谈谈故事如何改变行为,即判断与决策这个领域。
如果我们掌握了所有信息,我们是否会决策失败呢?当然不会。
然而,现实世界的信息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我们的注意力与时间有限,并不能等到完全掌握信息再做决定,这不现实,事实上很多事情的信息数量即使一辈子也不可能全部了解,比如掌握围棋的所有落子方式、变种与原因再进行对弈。
因此,我们总会在考虑时间成本的情况下,采取某种过滤机制来吸收自认为有用的信息,但这个过程简直就是灾难。我们在不停的犯错,不停的挑选对自己已经形成观点有利的信息,忽视那些我们不爱看的信息;又或者是挑选那些怪异、新奇的信息,忽略那些叙述平常但极其重要的信息等等。
当完成了信息处理工作,我们总是试图脑补一切,让这些信息变得有意义,于是故事便出现了。最终,故事促成了决策。
肯·凯西说:“让事实见鬼去吧,我们需要故事。”确实如此,我们哪管什么事实,故事远比事实有趣的多。几千年来,故事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甚至每个TED演讲的大部分时间都充斥故事,这也是它有料又有趣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我们离不开故事,我们在被他人描述的故事影响,又在用自己讲述的故事影响他人。但请牢记,善用故事吧,别让它影响你的全部判断与决策。
文章来源:《决策与信息》 网址: http://www.jcyxxzz.cn/zonghexinwen/2020/091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