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决策与信息》栏目设置[09/01]
- · 《决策与信息》数据库收[09/01]
- · 《决策与信息》投稿方式[09/01]
- · 《决策与信息》征稿要求[09/01]
- · 《决策与信息》刊物宗旨[09/01]
产品经理常踩的四个心理学陷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辑导读:产品经理,作为一个经常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懂点心理学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本文作者列举了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踩中的四个心理学陷阱,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
编辑导读:产品经理,作为一个经常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懂点心理学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本文作者列举了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踩中的四个心理学陷阱,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介绍这四个心理学陷阱之前,先推荐三本书:
- 《对赌:信息不明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安妮.杜克(美) 中信出版社;
- 《知识的错觉》 史蒂文.斯洛曼(美) 菲利普.费恩巴赫(美) 中信出版社;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乔.卡巴金(美) 华章图书;
动机性推理、自利性偏差、知识的诅咒、知识的错觉,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些概念,无从知晓它们的含义,但这四个概念与产品经理的工作息息相关。
从本源上讲,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就是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如果你经常踩到这四个心理学上陷阱,做出正确抉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知晓并实际防范非常必要。
一、动机性推理
我们一旦建立起一种信念,就很难去除它。在这种信念的主导下,我们会主动关注和寻求支持这种信念的证据,而很少去关注这种证据的有效性。而且,遇到与此信念相反或冲突的信息时,我们选择忽视或尽力诋毁。这种非理性的、循环的信息处理模式被称之为动机性推理。
我们处理新信息的方式受到既有信念驱使,并不断自我强化。已经得到强化的信念继续影响我们处理新信息的方式,如此循环。
有人觉得微信因张小龙而成功,所以得出一结论:得产品经理者得天下!花巨资招聘优秀的产品经理,但做出来的却是一个没有用户使用价值的产品,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判断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微信其实是的“趋势造英雄”与“腾讯这棵大树”共同孕育出来的“奇异果”!独一无二,无法模仿。
还有人觉得网易云音乐因歌单功能而大放异彩,所以觉得自己的产品中应该增加收藏这个功能。这种思维的潜意识逻辑是:别人因此而成功我们一定也能通过这个获得成功!这是典型的动机性推理,基于错误信念寻求证据并据此行事,而忽视其他因素。
信念是个好东西,没有它我们寸步难行。但我们很难判断自己信念是否正确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有效的,什么情况下是无效的,要保持清醒思考就必须时时检视我们是否掉入了动机性推理的陷阱。
二、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
和动机性推理一样,我们对错误的区分并不是随机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发现:它们是可预见的非理性——把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把坏的结果归咎于运气,所以我们自己并没有错。
这种做法的最大危害在于: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进行有效学习。
作为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没有受到用户的欢迎,如果将原因归结于运气不好,或者用户还没有发现其价值,那么我们很难发现其实这个功能是没有经过用户调研的“伪需求”。这样你就无法认识到用户调研的重要性,也无法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错误会继续,人也不在成长。
我们具有无限的自欺欺人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好:很多问题,如果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问题就没有答案。
前段时间,平安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与一个程序员牵手照片被刷屏了。
起因是这样的:产品经理打算让产品实现这样一个功能,即当用户的手机外观是什么颜色,产品的系统颜色与手机的外观颜色自动默认一致。
基本的逻辑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相关的硬件做支持,实现这样的交互效果,至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为此,产品经理和程序起了争执,并且大打出手。打完架后,经理的处罚就是,两个人必须手牵手直到下班为止,否则就将两个人同时开除。
抛开对错,这个事件中产品经理明显掉入自利性偏差之中。很可能,这个产品经理以后还会继续提出类似的“伪需求”。
三、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当一个人对某些知识非常熟悉后,他就会以为别人也非常熟悉这些知识(潜意识层面的东西,他自己无法察觉)。所以,完全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做事、判断等等,而忽略了用户和客观环境的局限。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曾经自豪的对外界宣传,他已经投资数亿美元开发一款全新的手机——Fire Phone,他打算用这款手机来抗衡iphone。
这款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手机的四个角安装了4个摄像头,这样的话,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或者在佩戴太阳镜的条件下,也能清晰捕捉到对象的面部表情。
文章来源:《决策与信息》 网址: http://www.jcyxxzz.cn/zonghexinwen/2020/091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