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摆脱毛毛虫效应,不做悲剧的“跟随者”

来源:决策与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6 03:5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转眼之间,2019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回溯过去的半年时间,你是否因为虚度光阴而惭愧,又或者陷入另一种焦虑: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

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转眼之间,2019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回溯过去的半年时间,你是否因为虚度光阴而惭愧,又或者陷入另一种焦虑: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却一事无成?

长久以来,我们都被“结果不重要,只要过程努力”这样的想法所安慰,以至于常常沉浸于自我心灵慰藉,却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

但我认为:与埋头赶路相比,抬头看路更加重要。

如果你一直很努力,却始终没有进步,就要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是法国心理学约翰·法伯做的一个实验:

如果将几条毛毛虫首尾相连,围成一圈放在花盆的边缘,再在不远处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这些毛毛虫只会不停地跟着前面的虫绕圈,不会因为饥饿而转向食物,最后它们都将筋疲力尽地饿死。

约翰·法伯把这种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为盲目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到“毛毛虫效应”的影响。

如果你是那条只会跟着前面虫子走的毛毛虫,那么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前进,最后都只是在原地打转,自然难有任何长进。

自我检验:你是否身陷毛毛虫效应?

我们怎么检查自己是否身陷“毛毛虫效应”呢?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当人有我无,你是否会陷入焦虑?

生活中,我们做某件事的原因,往往不是源于自己真实的需要,而是因为“人有我无”带来的焦虑。这是“毛毛虫效应”的第一种表现。

例如:身边的人都结婚了,而自己还没有伴侣,就会急着给自己找个伴。这时候出现的对象就算自己不是很合意,自己也会更容易答应。又比如身边的人都怀上二胎了,自己虽然条件不具备,但也会盲目赶上二胎大潮。

你是否相信,埋头苦干总能成功?

职场上,很多人相信,把一件事坚持做到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一个人只要愿意埋头苦干,总会有出头之日。这是“毛毛虫效应”的第二种表现。

但事实上,埋头苦干看似努力,但却是思维上的懒惰。就像雷军所说的,这个世界上努力勤奋的人太多了,但是最后成功的,往往不是这种人。

这是因为埋头苦干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劳动,能创造出来的劳动价值甚微,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你的个人价值不仅没有增加,还很容易被更年轻的劳动力取代。

你是否厌倦于眼前的工作,却又不敢跳出舒适圈?

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眼前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工资不高,且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提升。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又懒于提升自己,不敢轻易跳出舒适圈,最后只能随波逐流,在大潮流中过完平庸的一生。这是“毛毛虫效应”的第三种表现。

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风险的忧虑,是我们对“改变”的恐惧。但不去改变,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的国企是择业的最佳选择,这些单位清闲、稳定、工资高。殊不知“温水煮青蛙”,当国企下岗潮来临,很多人在下岗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惨遭社会淘汰。

你是否盲目相信领导的决策?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不过是公司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领导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公司的决策与我无关。领导的话就是真理,接受的执行,不接受的也要执行。这是“毛毛虫效应”的第四种表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精明的领导也未必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是一味地听从、执行领导的决策,不仅会让我们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公司整体绩效不佳,个人又谈何发展。

我们如何摆脱“毛毛虫效应”?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布尔曾说:“走别人走过的路,固守原有认知模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毛毛虫效应不仅会麻痹我们的思维,还会遏制我们的创新思想。当惯性思维起作用的时候,理性思维会萎缩。这时候,我们做出来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

文章来源:《决策与信息》 网址: http://www.jcyxxzz.cn/zonghexinwen/2020/0926/407.html



上一篇:大力培养人才为推进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篇:【长江研究·早间播报】策略/钢铁有色/公用/环保

决策与信息投稿 | 决策与信息编辑部| 决策与信息版面费 | 决策与信息论文发表 | 决策与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