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1展望 | 新能源车:巨头进场的最后决策期

来源:决策与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08: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 | 李勤 编辑 | 杨轩 很难想象,2021年,产业链高度复杂、资金需求大的汽车行业,居然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2020年是两次大战的分水岭。蔚来汽车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美

文 | 李勤

编辑 | 杨轩

很难想象,2021年,产业链高度复杂、资金需求大的汽车行业,居然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2020年是两次大战的分水岭。蔚来汽车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美元左右拉升到了近900亿美元,逼近手机巨头小米集团。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上市不过半年,市值也从Pre-IPO的不到50亿美元,窜升至300亿美元左右。资本急剧涌入的上限则来自特斯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特斯拉依然实现49.55万台交付量,首次录得全年盈利,这也将特斯拉股价一路推高,让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

第一轮造车大战的胜出者在2020年市值陡增,这无疑吸引了各路巨头。行业热潮持续高涨,以苹果造车的实际动作达到顶峰。国内的科技巨头也在入场,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智能汽车公司,小米的造车传闻屡次传出。

与此同时,新造车浪潮的牵引之下,传统车企巨头也争相出牌,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吉利乃至比亚迪,无一例外,都成立了独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而熬过2019年寒冬的新造车第二梯队,如威马汽车、零跑汽车、合众汽车等,也以科创板为筹码,及时获得资本粮草,向更下沉市场冲锋。甚至,据36氪了解,以产品嗅觉见长的第二波互联网跨界造车潮也在酝酿,传奇人物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已经浮出水面。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百车大战”将在2021年揭幕。特斯拉已经以50万辆的目标向中国市场发起猛攻,新造车头部阵营将在这一年要通过完善技术和服务等加固护城河,第二梯队造车项目也要在2021年角逐新的资本通道。传统车企的转型和后来入局的造车项目则必须抓住这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这是激流涌动的一年,是一场持续5年乃至10年的EV(Electric Vehicle)混战的前夜。

新造车三强:集结战略资源

毫无疑问,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已经站稳了新造车行业的头部阵营。三家公司各有价值主张和品牌特色,也各有自己的产品号召力,通过公开市场,已经募集到充裕资金,形成产业明星效应。而且,三家造车项目都选择了美股上市,老牌资本市场成熟的监管机制,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强驱动。这相当于和在国内上市的造车项目之间划出一道天然鸿沟。

但三家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从公开信息和产品节奏上看,2021年是三家公司的产品空档期,除了小鹏汽车将推出轿跑P7的“缩小版”P5,理想汽车可能推出理想ONE的改款车型,三家的重磅技术和新一代平台产品都集中在2022年。而2021年,就成了地位巩固,拓展布局,以及聚拢资源的关键之年。

在过往的常态认知中,蔚来的优势是用户服务,小鹏汽车的切入点是智能驾驶自研技术,而理想汽车是运营效率和产品力,那么可以预见,在2021年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三家公司将同时投入全盘布局。

1、蔚来:补足技术,提升效率

在汽车这个消费场景和链条都非常复杂的产业里,一旦蔚来的用户服务界面形成闭环,不管是技术还是运营效率都是可以嵌套在其中的单项能力。目前来看,李斌的战略方向也正是在这个路线上。

1月10号的NIO Day上,李斌曾向36氪在内的媒体表示,自己已经全面负责研发业务,10个研发线上的负责人,都向其汇报。而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体系,包括招募算法负责人任少卿,硬件负责人白剑,以及晋升老将章健勇担任系统集成负责人。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在运营效率上,李斌也有意强化,多位蔚来员工透露,李斌曾在内部号召,要学习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效率。

2、理想:纯电动、智能化研发成为重点

除了蔚来在补技术课,有“抠厂”之称的理想汽车也开始大力度投入技术研发。就在2月2号,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心,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等技术研发。如果除去理想汽车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上海2000人的团队体量已经十分庞大,小鹏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团队也才刚过1000人。

刚刚过去的四季度业绩会上,理想汽车已经宣布将今年的研发投入从去年的11亿元,拉升到30亿元。而据36氪了解,上海团队以及理想汽车2021年的研发重心都是纯电动平台。

3、小鹏:探索用户服务和运营

如果2022年,蔚来轿车ET7“堆料式”的智能化平台顺利落地,理想汽车的自研自动驾驶能力也实现交付,那么小鹏汽车的企业轮廓不可避免,就会随之模糊。当然,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其从2017年就开始搭建的自研体系,依然具备先跑优势。“其他企业的自研想要成型,还需要2-3年时间。”去年9月的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告诉36氪。

文章来源:《决策与信息》 网址: http://www.jcyxxzz.cn/zonghexinwen/2021/0305/745.html



上一篇:决策分析:彻底崩溃!亚股遭疯狂抛售,A股一度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探索符合国

决策与信息投稿 | 决策与信息编辑部| 决策与信息版面费 | 决策与信息论文发表 | 决策与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